国管局服务保障全国“两会”系列报道之十三:
探访两会“元老级”驻地北京友谊宾馆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8-03-16 15:14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每年全国两会,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数千名代表委员从全国各地奔赴首都北京履职,共商国是,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民族宗教无小事。连续19年,有一个驻地每年都会迎来不同少数民族、不同宗教的全国政协委员,这需要哪些条件,又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近日,南都记者独家探访“元老级”的北京友谊宾馆,揭秘其作为全国政协少数民族、宗教界别委员的“固定”驻地,如何连续19年“服役”。

  

  

  少数民族委员

  建国后最早的外事宾馆,19年连续成为委员驻地

  在高校与科技公司遍布的中关村大街上,一片绿瓦灰墙的中式建筑格外引人注目。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驻地之一,今年两会期间,北京友谊宾馆负责接待全国政协中共、民族、宗教三个界别269名委员,涉及54个民族、5大宗教。

  这是北京友谊宾馆连续第19年成为全国两会驻地。

  北京友谊宾馆建于1954年9月,由梁思成弟子张镈主持设计。它隶属于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前身是国务院西郊招待所,主要用于接待在京的援华苏联专家。1956年改名为北京友谊宾馆。

  作为建国后最早兴建的外事宾馆,北京友谊宾馆一度是国家外交、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老一代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等都曾在这里会见过外宾。据《凤凰周刊》报道,这里还曾短期作为柬埔寨王国临时政府的驻所,西哈努克国王曾在此举行国宴,宾努亲王曾在此长期居住。

  北京友谊宾馆副总经理李会明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指出,从2000年起,中共、少数民族、宗教界别委员开始成为友谊宾馆两会期间的“常客”。19年来,每年这个时候开政协会议,这三个界别委员都固定“驻扎”于此,这里已经成为委员两会期间的“家”。

  对代表委员驻地来说,宾馆需要了解每个代表团当地的饮食习惯,以制作口味适合的饭菜;而政协驻地略有不同,因为政协按界别划分,往往同一界别的委员来自全国各地,宾馆要对他们进行年龄结构、民族习惯等方面的分析。

  对于长期担任少数民族、宗教界别委员驻地的北京友谊宾馆而言,需要顾及不同少数民族、不同宗教委员的差异化需求,情况更加复杂,对其提出的要求也更高。

  

  友谊宾馆

  

  早期外事活动历史资料和用餐使用过的器具

  尊重不同少数民族、不同宗教委员的习惯

  近300名委员,涉及50余个少数民族、5大宗教,风俗习惯、饮食禁忌偏好等都各有差异,如何为他们提供好服务?

  北京友谊宾馆负责委员保障统筹的营销部总监王华告诉南都记者,所有客房和餐饮员工都要进行民族宗教方面的培训。

  “为更好提供服务,宾馆会了解委员的生活习惯,以备提供个性化服务。”王华说,今年适逢换届之年,入住的新委员占一半以上。宾馆提前到各省政协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新委员的民族风俗、生活习惯。

  “我们从一开始也是完全不懂,也是在多年接待民族宗教界别时,慢慢摸索如何更好尊重他们的民族和宗教习惯。”王华说,这些年,他们会去请教接待过这类民族宗教人士的酒店,也会询问几大宗教协会,学习不同宗教的礼仪习惯、饮食禁忌喜好。通过这十几年的接待,友谊宾馆培养了一批有这方面接待能力的骨干业务。

  

  餐厅

  设普通餐厅、清真餐厅、素食餐厅三类餐厅

  北京友谊宾馆曾以做俄罗斯餐、西餐出名,为让少数民族、宗教界别委员们放心用餐,宾馆在两会期间设置了三类餐厅:普通餐厅、清真餐厅和素食餐厅,针对委员的籍贯、民族、宗教,提供多个菜系的饮食菜品。

  刘颖介绍,为尊重部分宗教界委员的素食习惯,同时兼顾考虑膳食均衡、口味多元,素食餐厅厨师都经过专门培训,甚至会被派到舟山普陀山、扬州大明寺、北京市功德林等地方学习素食制作。

  据了解,往年在两会期间赶上古尔邦节(伊斯兰教传统节日)、藏历新年,友谊宾馆还会为少数民族委员提供特色食品,送上节日问候。

  2003年藏历新年,餐饮部根据藏族过年的风俗习惯,为藏族委员设立餐饮专台,制作了糌粑糕、卡塞和酥油茶等传统食品,送去一份新年祝福。

  敬宾楼是友谊宾馆最具宗教特色的地方,每年两会期间宗教界委员都会在这里居住。负责委员住房保障工作的李鹏介绍,为尊重不同宗教习俗,友谊宾馆为特殊需求用房进行个性化布置和服务。例如,天主教的委员要在房间里做弥撒,住房保障人员需要给他加个桌子;佛教界的委员平时课比较多,我们就让服务员多上点水;有的委员有点香习惯,就需要多检查巡视房间,避免安全隐患。

  培训之初,工作人员就会被提醒要“闭口少言”,不打扰委员或尽量少打扰委员,让委员们好好履职、休息,住在这里感到舒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