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和储备局财务审计司:多措并举
构建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现代公物仓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盘活用好存量资产,2022年9月至2023年底,国管局开展了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工作,42家中央部门、地方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围绕公物仓应用功能拓展、信息平台建设、运行机制优化、集中统一管理、全域推进等方面,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并顺利通过验收,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为发挥“公物仓创新试点单位”示范作用,推动各部门、各地区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能,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上作表率,现将部分创新试点单位先进经验编辑刊发,供大家学习参考。
多措并举 构建跨部门跨地区
跨层级的现代公物仓
国家粮食和储备局财务审计司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立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以推进国管局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为契机,聚焦盘活用好存量资产,探索公物仓创新资产管理模式,对全局全系统闲置、临时活动采购的资产统一调配、共享共用,取得了积极成效。
牢固树立一种思路。为加快推进公物仓建设,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制定了“立足实际、统筹共享、三化融合、全局推进”的公物仓建设思路。一是抓好“一盘棋”统筹,做好整体谋划。召开专题会议,细化落实举措,结合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自身特点,统筹所属科学研究院、北京局直属处等力量,协调推进公物仓建设。二是构建“矩阵式”机制,深化内外合作。加强系统内部单位之间、与其他部门之间资产共享共用,闲置资产调剂使用,持续在“共享共用”上发力。三是探索“多元化”模式,提升公物仓建设效能。通过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方式,统筹推进公物仓全局联动体系建设,实现虚实并行的公物仓国有资产共享共用机制。四是完善“专业化”体系,夯实公物仓建设基础。对外参观国管局示范仓,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对内大力宣传公物仓理念,要求全局全系统245家行政事业单位充分认识构建公物仓体系的重要性,切实提高资产调剂意识,积极将闲置资产纳入公物仓管理,优先利用公物仓调剂配置资产,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确保将过紧日子要求落实到位。
粮食和储备局公物仓建设思路宣传展示
建立健全两项制度。为推进公物仓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管理模式,推动调剂共享理念落实落细,制定了《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实体公物仓管理细则》,明确划入方、划出方、主管部门三方职责,围绕“入口”、“出口”等关键环节,制定资产出入仓手续等业务流程规范,建立标准化的全链条管理机制。根据国家局公物仓管理制度,各级实体仓制定了公物仓建设与运行规范细则,明确实体仓管理要求、流程规范。
有序推进三级联动。充分利用垂直管理系统的体制机制优势,打通资产纵向调剂渠道,整合国家局、直属事业单位和垂管局、垂管局基层储备仓库3级资源,既满足巡查检查、主题教育、重要活动等临时性工作资产需要,又推动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资产向基层倾斜调配;同时及时掌握各单位资产配置预算情况,严把审核关。国家局在审核各单位2024年度中央行政事业单位通用资产配置计划时,秉持“公物仓有的资产,只批复数量,不批复金额”原则,通过公物仓调剂办公家具61件,打破资产配置与财政预算系统壁垒,切实让“沉睡”的闲置资产“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
积极拓展四仓融合。在组织资产清查盘点、理清家底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管局和其他单位实体公物仓建设经验,多方考察选址,利用所属北京局昌平直属处的闲置库房建立了500平方米的实体公物仓,设置了办公家具、电脑设备、维修保养等区域。在局机关集中办公区、所属科学研究院办公区、科学研究院大兴基地设立公物仓分仓,形成北京地区“1+3”模式公物仓,将各单位低效运转和长期闲置的、专项工作购置的1744件(台)资产纳入公物仓管理。同时,将资产信息发布在信息管理平台,供有需求的单位或部门调剂使用,实现全流程管理业务在线办理。截至目前,按程序累计调剂资产1472件,其中系统内部调剂417件,调剂给中央国家机关其他部门1055件,有效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节约和高效使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实体公物仓
有效发挥五类监督。在内部开展巡视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资产清查、专项检查等5类监督时,重点关注“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是否有闲置资产”等问题,对资产使用率低、存在闲置资产的单位要求立行立改,并定期通报情况,督促符合条件的资产全部纳入公物仓管理,有效避免了资产闲置浪费。
下一步,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将持续构建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现代公物仓体系,充分发挥资产使用价值,推动存量资产盘活由系统内部“小循环”向全国范围“大循环”转变。